🔍 不專業關鍵字搜尋工具

用最輕鬆的方式,看懂 TeePublic 的流量風向

每次做 TeePublic 的時候,我都會被同一個問題困住:
「現在的買家到底在找什麼?」

平台本身的後台並不會直接告訴你熱門搜尋字詞,外部工具不是太複雜,就是偏向專業 SEO 的操作。偏偏我們這群做 POD 的創作者,只想知道——
現在流行什麼?該畫什麼?哪些題材正在冒泡?

於是我乾脆動手做了一個小工具,與時俱進,放在 WhatDesign 底下,用最「不專業但夠用」的方式,把 TeePublic 的熱門 tag 抓出來。
也就是你看到這張截圖的這個頁面。

app介面

🧰 這個工具到底在做什麼?

它的邏輯很簡單:

  1. 把 TeePublic 的 tag directory(或某款設計的 HTML)貼進去
  2. 工具會把裡面所有 tag 掃出來
  3. 再依照出現頻率或分類,整理成你現在看到的列表

例如這次抓到的熱門詞包括:

  • Star war
  • Morgan Wallen
  • 67
  • Trump
  • cat

雖然乍看只是文字清單,但它能快速反映出平台內不同族群的興趣分布,例如運動迷、鄉村音樂族群、政治題材收藏者、影集粉絲等等。

對創作者來說,這不是要你立刻跟風,而是給你一個參考點:
買家正在搜尋的語言,到底長什麼樣子?


🧭 Why 這種「不專業工具」反而有價值?

我做這個工具不是為了做 SEO,也不是要變成什麼專家。
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——
讓創作者能用最省力的方式理解市場訊號。

很多設計師明明畫得不錯,卻卡在「靈感方向」。
不是沒有技術,而是不知道「現在該做哪一塊」。
過去我們都要靠直覺、靠大量逛平台、靠猜。

但只要能看懂熱門 tag 清單,就能開始回答比較重要的問題:

  • 我的風格能否切入某個主題?
  • 這個題材是否有「旁門切入」的可能?
  • 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角色或手法去做 reinterpret?
  • 這個趨勢是短期爆紅,還是長期分眾?

這也是我認為創作者最該練的能力——
解讀市場語言,而不是盲目跟著市場跑。


🌱 一個小提醒:看到熱門,不代表你一定要畫熱門

我一直很強調「創作者不要失去自己的味道」。
工具只是把平台的「真實語言」攤開來給你看。
你可以借用它,也可以忽略它。

但至少你會更清楚:
自己選擇忽略了什麼。

這比完全不知道方向、只能靠運氣來得好太多。


🔮 下一步練習:我會讓這工具更像「創作者的雷達」

接下來會陸續加入:

  • 一鍵整理成 Markdown(方便貼進 Notion)
  • 分析 tag 關聯度(看哪些詞常一起出現)
  • 依品類分類(音樂、影視、運動、生活)
  • 針對短期暴衝 vs 穩定長尾的詞做標記

這些不是為了讓工具看起來更厲害,而是為了讓創作者能更快找到自己的方向。

畢竟,我們不是要當 SEO 策略家。
我們只想畫得開心,賣得剛好。

關鍵字搜集